【社会实践】用法援“利剑”捍卫公平正义——记威尼斯欢乐娱人城AⅤ大中国法学院法律援助志愿者联络站

作者: 发布时间:2023-12-11 观看人数:

今年3月,“劳务费拖欠案”顺利结案,钱立峰等5人帮当事人追回了20170元劳务费,给这场持续了近6个月的法律纷争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钱立峰是我校法学院法学专业2103班的学生,也是山东师大法律援助志愿者联络站(以下简称法援工作站)的一员,这次法律援助已是他第三次接案。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法律实践过程中不断精进专业能力。

69名学生志愿者、累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40余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30余次,法援工作站自2018年成立以来,一直走在一条“从无到有、从生疏到熟练”的前进路上。

有章可循:规范章程明航向

“法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我希望能在案件处理中巩固课堂所学,提高案件受理技能,用法律‘武器’坚守公平正义的底线。”怀着这样一份初心,钱立峰大一便加入了法援工作站。

2018年,山东省法律援助中心在我校下设的法援工作站揭牌成立。自成立之日起,工作站就秉持着“奉献爱心,维权尚正”的宗旨,以“实践、专业、热情”为法学院学子搭建了提升专业技能的学习平台、提供了弘扬法律精神和培养法律信仰的实践基地,更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开辟了一条定纷止争的法律援助渠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一个成熟的组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组织的协调性和管理的有效性大有裨益。在成立之初,法援工作站便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及山东省司法厅、公安厅制定的有关法律援助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依托,结合学校及学院管理制度,在多次讨论、修改的基础上,拟定并形成了一份切实可行的工作站章程。这份章程涵盖序言、总纲、组织机构、成员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成员培训制度与业务学习、案件代理制度、案情研析制度等9章共计48条内容,不仅为法援工作站工作的顺利开展指明航向,也化作了其抵御风浪的“定海神针”。

教师引领、学生参与,既保证了法援工作站的学生实践特色,又为学生实践提供了专业指导。法援工作站聘请专业教师为学术顾问,并由教师担任站长、副站长。除此之外,研究生与本科生双层次合作的工作模式也是其一大特色。分布于各个专业部门的研究生一般担任案件承办小组组长,扮演“出谋划策”的角色,为援助案件提供理论支撑。“作为研究生要充实自身专业知识,在案件承办工作中发挥补足理论知识的作用。”法援工作站研究生部部长、2021级法律研究生张晓宇坦言。“劳务费拖欠案”小组成员、法学专业2101班冯馨萌认为这样的培养模式为自己专业素养的提升注入了动力:“参与案件的实践于我而言是一种成长,每一次磨砺都意义非凡。”

有力可借:专业力量助成长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且当事人的身份为在校生,如何帮助求助者追回劳务费?”在整理相关材料证据、了解当事人的诉求后,钱立峰所在小组5人一致认为这不是一般的劳动纠纷,也已超出他们的专业认知范畴。面对不熟悉的领域,5人决定求助于法援工作站的指导教师和合作律师。

由于当事人为全日制在读研究生,无法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因此在发生劳务纠纷时,无法申请劳动仲裁。在专业教师与合作律师的指导下,他们反复查阅法条,终于找到了依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由此,5人小组明确了运用民事诉讼途径为当事人维权的策略。

法援工作站作为提升法律专业技能的学习平台和践行法律精神的实践基地,为成员提供理论学习与实务训练全方位的指导。阅读专业书籍、定期组织读书会、开展主题学习、开展交流与讨论,在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成员的专业知识得以丰富,为法律援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考虑到成员多为本科生的实际情况,工作站各部门当即将“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问题”“显示公平原则的婚姻法适用”等主题学习提上日程,为成员夯实基础、筑牢根基。此外,工作站还注重寻求外部力量的支持:与律所对接,获取专业资源;向经验丰富的高校法律援助中心学习,借鉴其成功经验;参加全国高校法援研讨会;专门开设由山东省检察官、法官、律师等专业人员讲解的《法律诊所》课程;开展山东省第二女子监狱开放日暨媒体基层行……这些举措都为法援工作站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专业力量。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经得起实践考验的理论才能成为前行的风向标,法援工作站为成员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策划并举行宪法日模拟法庭、积极参与侵权案件受理、定期开展律师助理活动、不定期开展旁听庭审及参访监所等实践活动。提及在法援工作站的收获,法学专业2002班张斯棋喜不自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些实践活动给予我的体验都是宝贵的财富。”知识与经验共增长,理论和实践双体验,法援工作站的每一位志愿者,都在实践中锤炼法律实务能力。

有“案”可援:学以致用砺真功

“整理可用证据,理清案件概况;了解相关劳务知识,撰写起诉状;联系当地法院,帮助当事人追回钱款……”回想起半年来同小组成员合力援助的点点滴滴,钱立峰心里的欣慰感与成就感满满。

钱立峰等5人帮助我校研究生代写《民事起诉状》《申请执行书》等法律文书,与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人民法院联络并帮助当事人索回劳动报酬2万余元,用法援“利剑”捍卫了公平正义,为法援工作站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也用孜孜不倦的援助行动成为了当事人最坚强的后盾。”钱立峰感慨道。

提升能力素养,追求学以致用是法援工作站的价值诉求。截至目前,工作站已累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40余件,在真实案件处理过程中助力成员练就真才实学。2020年9月,法援工作站婚姻家庭部成员、法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赵汉清接取并办理了一件商学院2017级本科生关于租房合同纠纷的案件。对于案件受理过程,赵汉清至今记忆犹新:“反复咀嚼法条,浏览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知网、北大法宝等网站,有不懂的地方就去请教老师。”他与3名研究生、4名本科生组成案件受理小组,用3周左右时间,出具了一份5000余字的《法律意见书》。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份意见书最终被济南市长清区人民法院采纳,成为当事人维权胜诉的有力武器。

法援工作站不仅为我校学子提供定纷止争的渠道,还为校外人士提供了依法维权的可靠途径,工作站成员也得以在更广阔的舞台锻炼自我。2021年12月,法援工作站成员、法学专业2019级本科生郭寒琪与法学专业2020级研究生李敏为青岛科技大学一名学生出席劳动仲裁庭,帮其索回某文化创意公司因其本人解约而拒绝支付的劳动报酬。回忆起这份经历,李敏难掩兴奋:“那是我第一次出席劳动仲裁庭,那一刻我无比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身上担负的责任!”

对一些标的额不大、找律师代理性价比低、当事人自身法律知识储备薄弱的案子,法援工作站学生志愿者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受理案件并为当事人提供专业服务,既锻炼自身专业技能,又最大程度保障当事人的权利,由此实现双赢。

时光荏苒,赵汉清如今已成功保研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攻读法学硕士学位,在法援工作站担任学生志愿者的经历让他受益颇多:“正是打赢官司的喜悦感以及帮助他人的成就感,坚定了我继续在法学道路上前进的决心。希望法援工作站培养出更多德法兼备的法科人才。”每一份坚持都不会被辜负,每一份努力都将为成长添助力,当年那个在仲裁庭上侃侃而谈的小姑娘郭寒琪也正在备考硕士研究生,她将继续在法学专业深耕。

法援工作站的成员们用心、用情、用力为当事人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援助服务,用法援“利剑”捍卫公平正义。法援工作站站长、法学院副教授商玉玺坚定地说道:“法援工作站承担着培养学生法律职业技能的任务,将全力解决求助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权益问题,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贡献法科学子的青春力量!”

审核人:唐琨

原文链接:http://wx.ihwrm.com/baokan/article/info.html?doc_id=4100459